close

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所建,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溪畔建水壩,

並開鑿輸水隧道,引立霧溪水至發電廠發電,

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將水輸送至發電廠。

由於立霧溪水含沙量大,而在砂卡礑溪上游另建一座放流式水壩,

先將水引至發電廠,作為發電機的冷卻水,因此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

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5公里,

往返時間2-4小時,步道平緩易行,沿途設有大小觀景平台供小憩賞景,

生態豐富可作自然觀察之外,還有親水小徑可以直下溪谷,觀察溪流生態及岩石的紋理,

聆聽自然美妙的樂音,尤其是步道入口到五間屋約1.5KM,美麗的岩石褶皺景觀最迷人

旅遊日期 : 102/09/01

姐弟在砂卡礑橋上,熱烈研究小獅子的表情,

笑聲於山谷中迴盪,看著孩子開心一起出遊是我最大的安慰。

砂卡礑橋俯瞰峭壁中開鑿歩道,第二次探訪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從入口循著迴旋梯直下到達步道起點,步道口凝聽駐點導覽志工詳細解說,

對於砂卡礑步道歷史人文有更深的了解。

跨越砂卡礑溪的砂卡礑橋,鮮紅橋身在青翠山巒中更加亮眼醒目。

砂卡礑步道的岩石以花崗片麻岩、矽質片岩及大理岩為主,皆屬於變質岩,

因受到擠壓出現縱紋路夾帶橫紋的特殊景觀。

俯瞰溪水切割出美麗的岩石褶皺,,仰望裸露的山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讚嘆。

砂卡礑步道海拔約60公尺,屬於陰濕的河谷地形,

優美景致不急於趕路,豐富生態都值得細細品味。

美麗鳳蝶花間飛舞


看起很兇猛不知哪號蟲物?

扁蝸牛

台灣青蝸牛

 

台灣青蝸牛和煙管蝸牛

 

 

爬行時背上的絨毛向上豎立

 

 

一有風吹草動絨毛下垂裝死欺敵

 

 

砂卡礑溪有十六公里的流路,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

 

所以水中含沙量少,大雨過後溪水依然清澈見底。

 

 

 

美麗的砂卡礑溪魅力無法檔,在五間屋捲起褲管下水消暑一下,溪水冰冷透心涼真過癮。

 

 

 

對著腳ㄚ拍什阿

 

 

成群小魚兒對著腳ㄚ親吻,免費去角質真很趣阿。

 

 

交通資訊

 

客運花蓮客運會停靠遊客中心,遊客中心下車,再步行穿過砂卡礑隧道,

 

側就是可見步道入口,隧道設有人行步道及照明燈,(約1km十五分鐘)。

 

開車由國道三號接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蘇澳交流道下,

 

9號方向行駛,轉台8號經太魯閣遊客心,往西穿過砂卡礑隧道,步道入口

 

就在隧道口右側的砂卡礑橋橋頭。車輛可通過砂卡礑橋,西拉岸隧前的左側有

 

小型停車場,再步行到步道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詩 的頭像
    小詩

    淡淡人生

    小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