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到瑪西賞桐步道,開車經過眼睛瞄到特殊的建築,非常的好奇停車觀賞,

經由在地青年志工熱心的導覽解說,讓我對焦炭窯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瑪西焦炭窯建造於民國40年,由光正煤業公司請陳氏兄弟至附近山區挖掘麻尾石,

以手工打成矩形石塊,再以人工鑿刻推砌完成焦媒窯,不用任何混泥土,

焦炭窯由二十四個窯洞所組成,左、右兩邊對稱,各有十二窯洞,

後因瓦斯及其他替代燃料興起,焦炭窯於民國64年結束生產,

荒廢幾十年的焦炭窯,被雜草樹木掩蓋,在社區居民齊力整地,

進行修復後,走過逾一甲子的歷史建築重現風采

瑪西焦炭窯位於基隆市七堵區大華三路長潭亭旁

沉睡幾十年的焦炭窯,經居民齊心努力後,終於重現天日。

煤的成分主要是碳、氫和氧,將焦煤送到窯內,進行隔絕氧氣的高溫乾餾,

去除掉焦煤中的可揮發成份,就會變成固態的焦炭。

煤炭燃燒24小時後,成為焦炭,大部分運送至煉鋼廠,小部分售至打鐵舖。

左邊的是煤炭,右邊的焦炭,兩者顏色看起來差不多,我這外行人實在難分辨,

志工各拿一塊讓我用手去感受它的重量和質感,兩手一掂焦炭比煤炭輕很多。

廢棄幾十年的焦炭窯,窯頂、牆角到處長樹,經過專家評估後,

樹木會破壞建築結構,只好鋸掉樹木

窯洞前設有冷卻池,開窯時焦炭溫度高,將焦炭放入冷卻池,

讓焦炭快速的冷卻至常溫。


昔日冷卻池綠化為水生池

窯洞大多保持完整,有安全疑慮的標註禁止進入,別強行進入。

 

出料口拱門構造,麻尾石是堅固的石頭,不易腐蝕且耐震,

展示昔日輔助工具,耙子、二齒子、鏟子、爪子。

窯洞沒有使用任何混泥土,用人工將麻尾石鑿刻推砌

一塊接著一塊排列拱狀頂,超強的建築技術令人驚嘆。

上方留小孔是進料口也是煙囪。

 

利用焦炭窯的砍下的廢棄木材,採用大樁個格柵的生態工法,

在邊坡建置花台,栽種花木美化環境。

 



地上鋪設的紅磚也是當年的建材


延伸閱讀瑪陵休閒農業區

七堵翠谷橋壺穴景觀

七堵富民親水公園

交通資訊:
開車:1.國道1號大華系統62快速道往萬里大埔交流道下右轉大同街右轉大華三路

     2.國道3瑪東交流道轉62號快速道路往瑞芳-大埔交流道下-右轉大同街右轉大華三路

火車:七堵車站自治街明德一路七堵郵局轉搭公車701

公車:701長潭(大華三路15號)下  基隆市公車汽車茶群網站http://ebus.klcba.gov.tw/klebu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