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地質展示館位於中橫公路170.7公里處,距天祥約2公里,
綠水為一河階台地,原住民泰雅族祖先曾在此定居,現為綠水地質展示館,
並成立國家公園登山學校,館內以介紹太魯閣地質和地形景觀特色為主。
展示館分一、二樓展示空間,設有服務台及專人免費提供遊客解說諮詢服務。
綠水地質示館 電話03-8691190,開放時間 9:00~16:00,
每月第一、第三的星期一休館,免費參觀。
旅遊日期 2014.04.26
欣賞綠水步道優美景色,回到綠水地質示館,當然不能錯過認識地質地形的好機會。
一樓展示內容包括有地球四十六億年演化史、地質年代介紹、
板塊構造運動及岩石的生成與演變等主題。
志工大哥很熱心的為我們解說,受益良多真感恩。
玻璃櫃展示珍貴岩石,採集地有台灣各地及中國大陸地區,
每塊都有註明標本名稱、採集地點、所屬地層,很值得觀賞喔。
千枚岩及花崗岩
蛇紋岩及流紋岩
綠硬泥石岩採集地花蓮縣新城鄉,所屬地層大南澳片岩 。
正長岩採集地中國大陸,所屬地層火成岩。
以為白色是大理石,走近一瞧是白堊岩,採集地中國大陸,所屬沉積岩,
又名白土粉,是一種非晶質石灰岩,泥質石灰岩未固結前的樣態,呈白色,
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多為紅棗類化石所化成,古時粉筆通常用天然的白堊製成。
二樓介紹大地外貌,太魯閣國家公園景觀照片、立霧溪古今往來、
河階地、峽谷成因、岩石變形痕跡、石灰岩洞、砂金礦源、
臺灣島的生成與演化等主題。
立霧溪切鑿形成的太魯閣峽谷,是一部讓人嘆為觀止的地質史,
太魯閣峽谷的前身是海底沉積物,經過多次高溫、擠壓變質,
以及400萬年前造山運動抬升、河水下切,才逐漸形成。
由於大理岩,有著緊緻、不易崩落的特性,經河水下切侵蝕,
遂逐漸形成幾近垂直的峽谷,造就了世界級的峽谷景觀。
太魯閣國家公園景觀照片,砂卡礑溪水石之美、清水斷崖壯闊的懸崖峭壁、
燕子口大峽谷的印地安酋長岩,皆是令人讚嘆不已的天然美景。
休憩座椅上的岩石可供觸摸體驗
雖是美景當前,不便久留,往下一個目標長春祠步道。
交通資訊
從太魯閣出發,沿中橫公路向西行,約17公里即可到達綠水地質展示館
(中橫公路170.7公里處)
在花蓮或太魯閣搭乘花蓮客運往天祥、洛韶或梨山班車,在綠水站下車即可。
2014.04.26.花蓮一日遊
相關遊記